English

伟大秘密的破解之路

1999-10-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康慨 我有话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科学为难以接近的复杂程序的世界上,科学理论在技术上的复杂性使大众望而生畏,而他们宁愿要更多的娱乐、史诗般的冒险故事和幻想。……在这种情况下,伟大的秘密仍然保持着它们的“伟大”,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很久,也许永远不会有太多改变。

世界之谜

70年代末,海洋出版社印行过一本名叫《魔鬼三角与U?FO》的外国科幻小说集,很多中国人正是从中第一次听到了百幕大三角这个地方,随之而来的便是一股对不明飞行物(UFO)和众多著名神秘现象的热情关注,其热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在这些青年人心中激起的万丈雄心。我仍然记得,当时很多正统的科学杂志也被卷入其中,并且带着当时人们特有的天真庄严宣布:随着科学的发展,所有这些“世界之谜”都将无一例外地迎刃而解。

当年伴随着《飞碟探索》和《奥秘》等杂志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如今大都已届中年,然而伟大的秘密终究是伟大的秘密,它们仍然深藏在时间的深处,任凭科学和理论的灯光在离它很远的地方飘来荡去。

考古学在这个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其他角落,考古学家们的发现无疑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过去乃至今天世界,甚至时间本身的认识。随着文明的历史一再被提前,同时出现了诸多难解的“世界之谜”。

1900年,一些考古学家开始在中美洲和地中海东部一带搜寻早期人类文明的遗迹。今天,大约有一万多名考古学家在世界各地继续从事着这一令人激动不已的使命。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已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些甚至令我们感到十分震惊,而且至今仍然大惑不解。有些人不愿一味等待科学的发展给他们完美的最终答案,他们宁愿去自己求解。

首先是好事者对围绕着吉萨金字塔各种数据的百般演算和求证,结果发现了很多饶有兴味的“巧合”,什么某个边长乘以10的多少次方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等等,然后更多的人试图对埃及和南美的金字塔如何建成提出种种猜想,最后,但凡稍微大胆一点的人都跑到外星人那里去了。除此之外,还陆续发现了数不清的化石、图案、雕像、神话和民间传说,无不与外星生命和地外文明连在一起。

外星人狂热

从今年年初一本《水晶头骨之谜》的突然热销开始,有关这些伟大秘密读解的书籍成了书店里的新宠。由《水晶头骨之谜》繁衍出一套多家出版社共同操作的《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系列,迄今已出了八种,但其中有好几本书都是看起来不太那么负责任的“编译”,而且其中确有看似科幻小说之作,不免令人有些遗憾。还有一套包装虽不及前者漂亮,但重要程度更胜一筹的《地球文明之谜丛书》,其中包括五本大名鼎鼎的埃里希·冯·丹尼肯(ErichvonDaniken)的著作。

冯·丹尼肯是个用德语写作的瑞士人,1966年出版了引起广泛影响的《回忆未来》,他在书中极为大胆地提出了他的“古代宇航员”理论(AncientAs?tronauts),即诸多遗迹中显示的大量未解之谜都与史前时期的外星人宇航员有关。这本当初遭到多家出版社拒绝的书首版两年之内,就印了30版共60万册。此后冯·丹尼肯开始疯狂写作和拍摄各种电视片,宣扬他的大胆推想。1976年出版的《诸神的战车》(ChariotsoftheGods)更将他的“古代宇航员”理论发挥到了极致。

在冯·丹尼肯的笔下,不仅那些伟大的史前遗迹成了外星人的作品,即使《圣经》这样的古代典籍也与此紧密相连,《创世纪》中的两座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是被原子弹所毁,而摩西的约柜则是他与外星人总部联系的无线电装置。

外星人狂热——至少是对《圣经》的外星人读解在西方整整持续了10年,到80年代中期才渐渐复归平静。但在世界各地,“古代宇航员”理论仍然有大量的追随者,他们组织了多个跨国协会,出版期刊和书籍,制作音像节目,近来更通过互联网开展专题讨论等各种活动。

伟大的赚钱秘密

麦克·哈里斯,舒拔博士,伊丽莎白,贾志伟,这些名字对30岁左右的中国人绝不陌生,尽管在它们的诞生地美国,恐怕没几个人知道他们哥儿几个到底是何方神圣。在中国对外开放之初,替美国打开中国市场的产品中,低成本的电视片《大西洋底来的人》几乎取得了和可口可乐一样的功效。

没有人计算过这部电视剧在当时中国的收视率,但即使在那时电视的家庭拥有率非常低的情况下,考虑到那么多城市居民至今仍对此津津乐道的情况,以如今商品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大西洋底来的人》受欢迎的程度如果换在了今天,该能赚多少广告费呀。

事实上,从史前外星人或时间机器等理论出发而创作的文学、电影和电视作品早就是一笔有利可图的庞大生意了。前文提到的那位冯·丹尼肯先生就曾骄傲地告诉别人,他的书总共已卖出了5600万册,这是任何一个正统科学家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天文数字,在它面前,爱因斯坦肯定不值一提,即使是当代最受欢迎的斯蒂芬·霍金,恐怕也难以达到他的一个零头。

冯·丹尼肯当然成了大富翁,但是比起好莱坞的那些大制片商们,他绝对还无法挤进他们的豪富俱乐部。那些伟大的秘密到了他们的手里,才真正转化成了伟大的赚钱的秘密。中文版《回忆未来》中有冯·丹尼肯的一篇序言,这位大富翁在其中抱怨说很多人,包括科学家、创作组和电影编剧,从他的书里汲取精华而没有注明出处,这令他感到“不快”。我想,如果冯·丹尼肯先生的理论是可以申请专利而他又那样做了的话,很有可能他的财富已经超过了比尔·盖茨呢!

科学的位置

在冯·丹尼肯之前,大出风头的是一个叫五岛勉的日本人,他靠对历史上有名的诺查丹玛斯预言的解读所获致的巨大声望在今年夏天毁于一旦,原因是地球在他“精心推算”出来的毁灭日期过后还依然健在。

那么,有了这么多的前车之鉴,冯·丹尼肯以及诸多秘密解读者们的理论还是可信的吗?或者说,这些理论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吗?一方面解读者们绝不愿意人们把他们的理论和科幻小说混为一谈,另一方面这些推论的确唤起了公众的极大热情,而科学家们批驳的声音往往被这种热情淹没了。

加州大学的人类学教授布赖恩·费甘说,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视科学为难以接近的复杂程序的世界上,科学理论在技术上的复杂性使大众望而生畏,而他们宁愿要更多的娱乐、史诗般的冒险故事和幻想。而冯·丹尼肯们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因势利导,他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白日梦,以一种较为简单和罗曼蒂克的答案去迎合大众的口味,再加上这类幻想所创造的巨大收益,更使他们不愿轻易罢手,而这一点,只需看一看《印第安纳·琼斯》(《夺宝奇兵》)和《星球大战》的票房就能一目了然。与这些畅销书作家们火箭般的出书速度不同,科学家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进行深思熟虑的研究,因此不可能与这些人在大众市场上竞争,因此让他们抢了先。

费甘说,这些人“破坏了我们的工作”。

更多正统的科学家们即使没有像这位教授那样出来进行激烈反驳,也大多数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伟大的秘密仍然保持着它们的“伟大”,这样的情况还将持续很久,也许永远不会有太多改变。

著名的水晶头骨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